理论思想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关于张炜 >> 理论思想

张炜文学创作的三大启蒙老师:家中的藏书——林中的万物——初中的校长。

张炜中学时代的三大特征:一个总考第一的白面书生,一个如痴如醉的忧郁诗人,一个会多门乐器的音乐怪才。

张炜在烟台师专三件事:写小说——编《贝壳》——成学业。

张炜成为大作家的三大精神因素:雄心——力量——执着。

张炜读书创作的“两个一直”:一直读下去,一直写下去。

张炜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:高洁的情怀——深刻的故事——鲜明的人物——充沛的感情——独特的意境——诗性的语言。

张炜创作小说对他人生的三大作用:安慰——鼓励——教育做人。

张炜最可贵的精神品质:绝不被失败打倒。在发表第一篇作品前,他写过几乎包括各种文学样式在内的五六百万字的文稿。包括经历无数次投稿和退稿!

张炜的代表作:有人说,张炜的代表作是《古船》,也有人说是《你在高原》。其实不然。在张炜看来,一个作家不是通过某一个作品说明和完成他自己的,而是通过他一生的创作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张炜的代表作,是他的全部作品的集合。因为他们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有机组成。

张炜对小说创作四种层次的认知和判断:写故事——写主题——写人物——写境界。

张炜学习名著的“三学”:学习作者的质朴精神——胸怀——气魄。

张炜是一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作家。他的作品形象地写照着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:家住万松浦——热爱大自然——融入野地——在秋天里思索——行走在皈以之路——一直寻找下去——点燃果园里的篝火。

张炜的史诗观:强大艺术魅力+充满灵性+洋溢着旺盛生命力+巨制。

张炜对快餐文化的评判:精神的流食。

张炜关于散文创作的“三最”:最随便+最放松+最苛刻。

张炜《古船》的三大价值:为民族心史树起一块丰碑,艺术再现波澜壮阔的改革史诗,为当代文学转型提供扛鼎之作。

张炜的诗歌艺术观: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+文学创作的核心。

张炜文学创作的“三高”:高产。时至今日,已经创作完成文学作品二千多万字。高效。有的长篇小说,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。在创作长篇小说巜九月寓言》的同时,创作“大河小说”。高标。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,力争每件作品都打造成精品。

张炜的民间文学观:文学的总根源。

张炜论作家内在素质:诗人的心灵+关注巨大事物+悲天悯人的情怀+晓悟命运的神秘。

张炜作品的“两大奇观”:一是《你在高原》由10部长篇小说组成,长达四百五十多万字,堪称最长的小说。二是《融入野地》,可以看作是散文,也可以看作小说,堪称文体上的一大超越。

张炜文学创作的“六不”:不趋时——不赶浪——不投降——不阿谀——不把玩——不沉睡。

张炜长篇小说巜古船》的四大特点:画群像+写历史+铸灵魂+重反思。

张炜论作家的两大作用:纪录时代+提供思想。

张炜生活和创作的两种精神状态:融入和皈依。一个是入世,一个是出世。二者本质一致,殊途同归。

张炜对当代文学的两大历史性贡献:一是从巜古船》到《九月寓言》到《你在高原》,构建起当代长篇小说史诗性长卷。二是参与发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,对当代人是一次新的启蒙教育,具有现象级影响。

张炜自身形象的多重意象:大地守夜人+土地崇拜者+精神殉道者+“自我中心”论者+灵魂皈依者+真正知识分子的示范者。

张炜文学创作的“四守”:守阵地,始终坚守纯文学的阵地。守价值,始终坚守高洁的精神价值。守传统,始终坚持手写传统写作方式。守命运。依靠文学创作的巨大成果,守住自己的命运。

张炜的文艺评论观:寻觅——进入——判断。

张炜的创作成就。张炜的创作成果不是一座高山,而是一处群山。群山上有无数山头,有大大小小的树木,还有奔腾不息的河流。他们是他创作的小说、诗歌、散文随笔、访谈问答、语丝火花。仅仅以为他是小说家是远远不够的。

张炜的道德理想。张炜的道德理想是坚守精神的家园。有人说,这种道德理想在现实社会中失败是一种必然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。几十年来,通过张炜的坚持和努力,他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。尽管沧海桑田,世事巨变,无数人的精神家园依然矗立在我们的心田。

张炜论鲁迅:天才+魔力+善良。

张炜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。巜古船》是开山之作,开出了《白鹿原》们所走的大道。《九月寓言》是殿军之作,为上世纪文学画了一个圆满句号。

张炜的“中国梦”:我有一个梦想,梦想在未来的世纪里,在中国出现了大悲悯,真人道,把最古老的牵挂去掉,除却杜甫当年悲。

张炜关于好小说的“五性”:诗性+原生性+内向性+当代性+朴素性。

张炜评价山东作家的四个特点:扎实+有责任感+做事认真+风气正。

张炜的“抄书观”:我始终在“抄书”,从心灵里抄出来的。

张炜《外省书》的内在表达。巜外省书》是一部关于内在精神的书,在求索中内省。因此也可以称为《内省书》。

张炜的“日记观”:我一直没有写日记的习惯,因为我的全部文字就是我的日记。由此可以看出,他的所有文字都是记录他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。

张炜之写书与人生:为了写出一本好书,可以耗上一生。

张炜的话语体系。张炜的小说,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。其他作家的人物和故事,换其他话语方式都可以表达出来,而张炜的人物和故事,只有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才能看到完美表达,有些人物和故事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
张炜散文随笔的四大内容:读书笔记、人生笔记、访谈笔记、独语笔记。

张炜论写给谁:写给同类,写给另一个“我”。

张炜自身形象的海外人物寓象:普罗米修斯所盗天火的守护者、唐吉诃德思想行为的修正者、哈姆雷特式的思索者、大地之子安泰的传承者、瓦尔登湖边的守静者、屠格涅夫的参悟者、托尔斯泰的追随者。

张炜的“大地观”:生于大地,生活在大地,在大地怀里呓语,对大地的感情是自然的,大地犹如生母。

张炜小说的写与改。张炜的好小说,是写出来的,也是改出来的。他总是一边写小说,一边改小说。有时边写边改同一篇小说。有时专门修改以前的小说。有时边写一本新小说,同时修改以前的小说。有的小说,改了又改,几易其稿,不辞辛劳。

张炜的“八百万”。宫达先生曾发文认为,张炜创作历史三十年,发表八百多万字作品,站在了八百万的台阶上,继续前行。如今,他已发表作品二千万,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。这八百万和两千万,不是金钱,而是文字。在精神世界里,他是何其伟大,何其富有!

张炜思想情感的“三通”。一是通道家,他的思想与道家的一些思想一脉相通。二是通万物,他有一种与万物交流沟通的渠道和语系。三是通未来,他虽然有一定的保守主义倾向,但他的思想和精神是向上的,是面向未来的。

张炜文学创作的“三大”:大视野+大情怀+大手笔。

张炜关于写作的“三极”分类:社会性写作、娱乐性写作、诗性写作。唯诗性写作属于纯文学。

张炜文学创作的体裁路径:诗歌——散文——小说——小说、散文、诗歌——诗歌、小说、散文——诗歌、散文——诗歌。

张炜文学作品的四大精神意象:野地——田园——大海——高原。

张炜文学创作的四大基本立场:在民间——纯文学——知识分子写作——清洁精神。

张炜作品的“五行”:金——金子般的质感。木——木欣欣以向荣的活力。水——似水的柔情。火——火焰般的精神。土——源自深沉的大地。她们在张炜作品里实现有机统一。

张炜的多重身份:1.作家诗人。2.作协主席。3.现代书院创办者。4.民间文化研究者。5.青年工作者。6.琴师。7.兼职教授。

张炜的“档案观”。档案是穿越时空的出场者,具有“四大作用”:让梦想复活+让历史发声+让现实逼真+让浪漫回归。

张炜论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:独立思考精神+永不泯灭的良知。

张炜的榜样力量:当代作家创作方向的榜样+逐梦者走向成功的榜样+职业与爱好有机结合的榜样。

张炜创作长篇小说像孕妇生产:写《古船》时,胡子老长+心里焦虑+病了一样+骨头架子都要散了。写《九月寓言》,花了五年时间+觉得自己身上被挖掉一块。

张炜之科学与文学:科学是进步,文学是坚守。

张炜的旗。张炜是一位旗手,他不是以口号和吶喊为旗,而是以笔为旗,以创作为旗。他依靠一部部宏篇巨制,引领新人主义大讨论,引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。

张炜的苦难意识。张炜的苦难意识不同于其他。他不仅仅是展示苦难,嘴嚼苦难,也不是仅仅增加悲剧意识,而是反刍苦难,最终将苦难转化为向上向善的力量。

张炜的两次大讨论。一是1995年,新人文精神大讨论。二是2005年,“精神背景”大讨论。第一次大讨论,他是发起者和参与者。第二次大讨论,他是启发者和被讨论者。第二次大讨论是第一次大讨论的延续和深化。

张炜“三个时代”的“三大主张”。进入新时期,从负面角度,张炜将其划分为三个时代:商品时代、消费时代、网络时代。每个时代他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。商品时代,他主张新人文主义,抵制庸俗、媚俗,反对妥协和投降。消费时代,他主张精神背景,抵制文化沙化,反对精神流食。网络时代,他主张个人语调,抵制网络对精神的消解和数字化洪流对个性的淹没。

张炜的“悲剧观”。有积极的悲剧和消极的悲剧。积极的悲剧是主人公直面绝望,自觉地走向自己的悲剧。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。

张炜名字释义:充满张力的生命和充满张力的笔,谱写当代文坛的一片光明!

张炜之“马拉松说”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,文学是一场马拉松,当代文学是一场焦虑的马拉松。

张炜作品的唯美性:思想的洁净+人物的纯粹+意境的清新+语言的诗性。

哲学意义上的张炜。从哲学意义上讲,张炜是一个求是者,也是一个求道者,是一个形而上的人,从形而下出发,写出形而上的作品。

生活意义上的张炜。一个主张简单生活的现代人,一个拒绝世俗的现代人,一个远离现代性的现代人,一个不追求名利的现代人,一个比绝大多数现代人都成功的现代人。

张炜的名与利。张炜不追求名利,甚至不追求权力,但这些东西自然而然成了他文学追求成功的“附加值”!

张炜论“致命伤害”。没有灵魂的写作+职业化写作+屈从强势话语的写作,是对文学的致命伤害!

张炜创作的四季特征。张炜文学创作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篇章。春之章以《古船》为代表,显示春的茂盛。夏之章以《九月寓言》为代表,显示夏的火热。秋之章以《你在高原》为代表,显示秋的深沉。冬之章以《艾约堡秘史》为代表,显示冬之冷峻。

张炜的“乡土观”。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乡土,在城市长大的作家,城市就是他的乡土。没有乡土就没有根。这是广义上的乡土。同理,对家园的守望,也不仅仅是守望农村,守望田园。

张炜的初心和理想。张炜童年的理想,并不是当一名作家,而是要当一名地质工作者。他虽然没有从事地质工作,但通过他不停的行走、考察和写作,已经实现了他的理想。他的10卷本《你在高原》,就是“一个地质工作者的手记”。

张炜的“生活论”。在优秀作家那里,文学不是生活的直接、集中或高于的反映,而是生活在作家大脑里发生化学变化,创造的“另一个他”。

张炜关于当代社会的“六缺少”。缺少自省精神+缺少稳定的情感+缺少说教+缺少不宽容+缺少行动+缺少保守主义。

张炜的“向前走”“向后看”。“向前走”就是坚定目标,坚定信念,埋头劳动,不断向前。“向后看”就是回望历史,守望家园,抵制物质主义和现代性。

张炜的“三个年”。1988年,因《古船》引起热议,可以称之为“古船年”。1995年,因发起人文精神大讨论,可以称之为“二张年”。2010年,因巜你在高原》被广泛热议,并多次获奖,可以称之为“张炜年”。

张炜《你在高原》的长与短。“它也的确太长了,450万字。不过对照我们度过的漫漫长夜,它或许还有些短呢。”

张炜写作的“两自观”。写作就是要“自说自话”。写出属于自己的“那一个”。

张炜论文学的生命。文学就是人,有人在,文学就不会死亡。文学的命运就是“死去活来”。

张炜写作“滋养说”。写作是一种滋养,而不是相反。对人生有益,对自己的精神有益。写作正是为了身体之好。

张炜作品的“互文现义”性。张炜的小说、诗歌和散文随笔具有互文性,是有机结合的整体。只有读他的小说和散文随笔,才能读懂他的诗歌,也只有读他的诗歌,才能更好地认识他的小说和散文随笔。

张炜之“大地行吟”。张炜是在大地上求索的“行吟诗人”。他的一生,是追求真理,追求浪漫的一生。他通过创作,与自己展开赛跑。他的《古船》,是一位船长的远航。他的《你在高原》,是一位地质工作者在大地上长途跋涉的手记。

张炜的“小小说观”。小小说兴,小说则兴,文学则兴。

张炜文学走出去的“两不”:不着急+不草率。

张炜谈道德理想。道德是必须的,但不能是“道德主义”。理想也是必须的,但也不能是“理想主义”。

张炜的“文学驾照”。朱自清散文奖,就像拿到一本“文学驾照”,今后我将开着我的“文学之车”继续上路。

张炜谈创作与事务的关系。作为一个创作者,要热情投入时代生活,尽可能做一些具体事务,不做社会分工的旁观者。这是保持创作热情和激情的最好方式。

张炜眼里的“天堂”。我住在了所谓的天堂里,这天堂是我一点一点买回来的,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人生积存比图书更有价值。

张炜对付浮躁的“处方”。只有三个字:大定力!

张炜的“腐败论”。社会的腐败是从语言的腐败开始的,语言的贿赂也是最容易发生的。

张炜小说的“无冕之王”。《古船》,虽然没有获得全国文学最高奖项——茅盾文学奖,但是写得最好、影响最大、最有价值的长篇小说。